2008年8月6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第一阅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21年前:成为“假冒伪劣”代名词的温州鞋被杭州人付之一炬
9年前:重振声誉的温州鞋企火烧假冒的温州鞋
1年前:温州市委、市政府立誓质量立市诚信发展——

浴火重生悟诚信
温州鞋与火之间关于质量、诚信、品牌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道演

  1987年8月8日,在杭州武林广场,五千多双劣质温州皮鞋被付之一炬。一时间,温州鞋成为过街老鼠,全国不少城市开始“围剿”温州鞋。温州鞋也因此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12年后的12月15日,还是在武林广场,以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为代表的温州企业家亲手焚毁了两千多双假冒温州名牌的劣质皮鞋,同样以“一把火”的方式,为温州皮鞋正名。
  如今,在被授予“中国鞋都”头衔的温州已成为中国鞋业名牌最集中的群落,拥有康奈、奥康等7个“中国名牌”产品,东艺、吉尔达等43个中国驰名商标。二十年来,温州鞋商们知耻后勇,完美演绎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传奇。
  
  引子:
  二十年间的三把火
  
  1987年8月8日,五千余双劣质温州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及清泰门外三堡村被当众烧毁,无数皮鞋的碎屑连同“温州制造”的狼藉名声一起,被翻卷着的火舌送上天空。
  让温州人没齿难忘的“焚鞋之耻”是怎样发生的?
  1987年4月,杭州市工商局、标准计量局等4个单位,根据消费者投诉情况,对杭州各商店销售的五大类鞋进行抽查,发现许多劣质皮鞋用包装纸甚至马粪纸做主后跟内衬,用旧布料和桃花纸做包头内衬,有的女高跟鞋底内衬甚至使用烂铁皮和旧竹片,遂予以查封。同年7月15日至17日,杭州市工商局等单位再次抽检,发现仍有33家在销售劣质纸板衬皮鞋,便当场没收了5402双皮鞋。后经调查,生产这些劣质鞋的厂家有名可查的共有77家,其中90%以上出自温州。当年8月8日,杭州市工商局把这批劣质皮鞋公开焚烧。
  焚鞋事件发生后,全国其他城市也相继将温州鞋“驱逐出境”。一时间,温州皮鞋被冠以“星期鞋”、“晨昏鞋”等名称,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温州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但也正是这把“耻辱之火”,烧醒了温州人的质量意识。1991年,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发展战略;1994年《温州质量立市实施办法》颁布,“质量立市”万人动员大会召开。以此为标志,温州开始了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基本取向,以实施质量立市和信用温州建设为战略重点的“二次创业”。
  从此,温州的企业家们一手抓质量、一手创品牌,打造出了一批知名品牌。1999年12月15日,温州企业家、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带头打响了为温州“打假保名牌”的维权行动,在杭州烧毁了两千多双假冒温州名牌的伪劣皮鞋。2001年9月,温州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品牌协会授予“中国鞋都”称号。2002年开始,温州市政府将每年8月8日定为该市的“诚信日”,意寓勿忘烧鞋之耻、誓走诚信之路。
  去年8月8日,距离当初“火烧温州鞋”事件整整20年。温州市有关部门召集各大品牌企业再次汇聚杭州武林广场,点燃第三把火——诚信之火。“诚信温州,品牌强市”这句口号在每个温州商人心里回荡。
  
  回访:
  鞋革协会:这把火烧醒了“温州制造”的质量意识
  
  谢榕芳是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见证了二十多年来温州鞋业的风雨历程。温州鞋业的发展经历了太多曲折,有着许多故事,而且总是与火分不开。我们的对话自然也从1987年8月8日那把火开始。
  “那是一把‘耻辱之火’,每个温州人都会对此刻骨铭心。我虽然没有在现场,但至今对整个事件都印象深刻。”她回忆说,在那把火还没烧起之前,温州地区的制鞋厂已如雨后春笋,随之而生的是遍地开花的假冒伪劣皮鞋。谢榕芳至今还保存着1986年5月21日发表于《温州日报》上题为《严处劣货》的评论员文章,她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武林广场火烧伪劣温州鞋成了一次总爆发。”
  随后,全国各地对温州鞋一片喊打。许多城市的商场明示“本店拒售温州鞋”,温州皮鞋行业到了生死关头。
  “可以说,这把火烧醒了温州人,烧醒了温州政府领导,烧醒了温州皮鞋生产企业。”此后,谢榕芳亲历了温州鞋业整治工作。1988年6月8日,鹿城鞋业协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间地方行业协会,领头人是温州吉尔达鞋业公司创始人余阿寿。当年,余阿寿召集所有的成员鞋厂集中学习3个月,并联合370家鞋厂厂长发出倡议:凡我鞋业同仁,都要以鞋城声誉为重。随后,协会还成立了鞋业质量管理整顿小组,在104国道收费站设卡——凡运出温州的皮鞋,必须由鞋业协会盖上整顿小组的公章。
  经过十几年的卧薪尝胆,如今温州鞋业重振雄风。考察了当地几家造鞋企业后,谢榕芳明显感觉到温州鞋发生了质的变化。她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是温州鞋业发展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一个争创品牌的年代,康奈、奥康、东艺等知名品牌相继涌现。
  谢榕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题为“2008年上半年温州鞋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材料,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全市制鞋企业共有2692家,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目前获得中国真皮标志企业26家,占全国同行业的50%;全行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43枚、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61家……
  “温州鞋业的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见证了温州人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见证了温州人坚强的信念和敢做敢当的勇气。”谢榕芳感慨地说。
  
  温州鞋企:我们输了起跑线却赢在转折点
  
  奥康集团创始于1988年,正是杭州武林广场火烧伪劣温州鞋事件后的第二年。在集团总裁王振滔的办公室里,一轴字幅极为醒目:“凤凰涅槃,声闻九天”。
  1987年8月8日事发时,王振滔正在武汉推销皮鞋。尽管他的皮鞋没有质量问题,但还是因为产地是温州而被没收。这让王振滔近两年的积蓄损失殆尽。从那时开始,王振滔决定自己办鞋厂,生产质量可靠的温州鞋。1988年3月,王振滔借来3万块钱买了生产设备,请了有经验的制鞋师傅,找来几个不怕吃苦的伙计,“奥康”从此诞生。
  新鞋子虽然做出来了,但由于温州鞋名声不好,王振滔在武汉的商场鞋柜一连半个月无人问津。王振滔急了,贴出“半年内有质量问题,以一赔二”的告示。终于,有人将信将疑地买了一双。王振滔当即言谢,并许诺:“奥康如果做大了,你可以永远免费穿奥康皮鞋。”因为这两个承诺,“奥康”的名气一下子打响了。
  现在回想起来,王振滔说:“如果没有这把火,就没有最初的逆风起航。”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奥康集团终于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打出了品牌,并跻身于“中国十大真皮鞋王”之列,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同行前列。
  然而,随着奥康皮鞋走俏全国,一些不法商贩竞相仿冒,假“奥康”开始充斥市场。1999年12月15日,距“火烧温州鞋”12年后,仍然在杭州,王振滔点燃了那把被喻为“雪耻之火”的火,将从全国各地收缴来的两千多双假冒奥康皮鞋付之一炬。
  “这把火让我们把憋了许久的气吐了出来。”王振滔感慨地说,当时他千般滋味上心头。出乎他意料的是,这第二把火后,“奥康”以每天4家店之势迅速壮大,企业再上了一个台阶。
  回想与温州鞋业一起走过的21年,王振滔说,如果没有那几把火,“温州制造”可能不会走得这么曲折,也不会这般轰轰烈烈。但历史从来没有坦途,正是这几把火,温州鞋才浴火重生。
  “我们没有赢在起跑线,但赢在转折点。”回过头来看,王振滔一言以蔽之,“几把火就是转折点,发展的转折点。”
  
  印记:
  
  过去30年的漫漫岁月中,温州民企以星星之火开始,学会了跌倒重来,学会了浴火重生,直至燎原之势,直至实至名归。这是温州鞋业的成长之路,也是浙江民企、浙江经济的诚信之路。“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如今我们回头审视与温州鞋有关的这几把火,也许这才是其最深远的意义、最深刻的领悟。